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推動節能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關鍵之年。一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主管部門把加強大宗固廢綜合利用作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節能降碳增效、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重要抓手,多措并舉,取得顯著成效。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根據國家統計部門公開發布的數據進行測算,2021年,我國大宗固廢產生量約66.5億噸,綜合利用量約37.8億噸,同比增長1.1億噸,綜合利用率約57%,同比增長0.84個百分點。與開發利用原生資源相比,2021年,我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通過原料替代、燃料替代等途徑,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9億噸,同比增加約0.2億噸,“十四五”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開局良好。
這主要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突出規劃引領。《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對“加強大宗固廢綜合利用”作出了相關部署。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制定的《關于“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對“十四五”時期開展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的主要目標、基本原則、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等進行了系統規劃。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農業農村部的相關專項規劃中,分別對加強大宗工業固廢、建筑垃圾、農作物秸稈等重點品種的綜合利用進行了細化安排。
二是加大稅收優惠。資源綜合利用所得稅和增值稅優惠政策對培育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市場主體、吸引社會資本投資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具有重要意義。2021年,財政部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了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相繼發布了《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所得稅優惠目錄(2021年版)》和《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和勞務增值稅優惠目錄(2022年版)》,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的主流產品依然享受相關優惠政策,產業發展再享政策紅利。
三是強化科技支撐。科技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科技攻關方面,2021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迎來收官,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領域的多項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得到國家財政資金扶持;“循環經濟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啟動在即,該專項將進一步聚焦包括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在內的多項關鍵技術裝備的研發攻關,該專項實施后,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的科技含量將進一步提升。在技術應用方面,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有關部門發布了《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設備目錄(2021年版)》《限期淘汰產生嚴重污染環境的工業固體廢物的落后生產工藝設備名錄》,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秸稈綜合利用技術目錄(2021)》。
四是推動產業集聚。為進一步提升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水平,提高市場競爭力和產業集中度,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綱要》部署,2021年,經各地發展改革委審核推薦、專家評審、網上公示等程序,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了60家大宗固廢綜合利用骨干企業和40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并提出了“產業布局集聚化、利用方式低碳化、技術裝備先進化、模式機制創新化、運營管理規范化”五項任務。在骨干企業和示范基地的引領帶動下,我國大宗固廢綜合利用能力穩步提升,為確保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
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的主要途徑之一是成為各種工業基礎原材料,因此受宏觀經濟形勢影響較大。今年3月份以來,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和跌宕反復的新冠肺炎疫情等超預期因素疊加,給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帶來較大壓力,未來走勢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要看到,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前仍處在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之中,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和超大消費能力,一系列基礎設施改造升級重大項目正在謀篇布局、逐步實施,這給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產業帶來了發展機遇。
展望未來,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對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產業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充滿信心。下一步,協會將繼續秉持發展循環經濟、建設生態文明的初心使命,在服務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繼續聚焦長江經濟帶、黃河流域等重點區域,聚焦化工渣、冶金渣、建筑垃圾等重點品種,發揮橋梁紐帶支撐作用,為提升大宗固廢綜合利用水平、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力量。